近年来,咸宁市市场监管局锚定“让群众维权更便捷、消费更安心”目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创新布局、健全机制、强化赋能,构建起覆盖城乡、高效运转的维权服务体系,交出“纠纷就地解、群众少跑腿”的民生答卷。
破题“维权远”:全域布点织密服务圈
针对“维权跑断腿、投诉耗时长”痛点,咸宁推动消费维权服务站“应设尽设”——在商场、超市、景区等消费高频场景实现重点覆盖,同时向乡村、社区延伸,破解基层维权“空白点”。目前全市已建成220个服务站,形成“城区15分钟响应、乡村30分钟处置”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维权“主心骨”。
结合城乡特点,咸宁创新差异化服务:乡村推行“1+4”协作机制(市市场监管局统筹,联动县局、基层所、驻村单位、村委会),实现一般投诉“不出店”、较大投诉“不出村”,赤壁村民李先生通过村级服务站成功挽回购物损失;城区推动服务站与商场、企业深度绑定,配备专业调解团队,曾有服务站半小时为市民张女士解决退换货纠纷,获群众认可。
聚力“服务优”:多维保障夯实运行基础
为避免服务站“建而不用、用而不优”,咸宁从制度、人员两方面筑牢保障。制度上,出台《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规范》,创新“三分三定”工作法(分事、分岗、分级行权授权),实现投诉受理、调解、反馈全流程闭环,杜绝“推诿扯皮”;人员培育上,建立“季度培训+实战练兵”机制,邀请专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调解技巧,累计培训超千人次,提升队伍专业水平。
着眼“源头防”:精准宣教减少纠纷
咸宁将服务站作为维权知识普及“窗口”,开展精准化宣传:针对老年人,组织保健品诈骗防范专题讲座;结合“市场监管六进”,向农村居民普及维权与食药安全知识;联合学校为青少年开设“消费维权小课堂”。今年以来,全市服务站已开展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超7万人次,显著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
攻坚“效率低”:数字赋能打造“零跑腿”服务
聚焦维权“流程繁、响应慢”,咸宁在服务站牌匾增设“我要投诉”二维码,打造“扫码即诉、精准派单、快速处置”闭环。群众扫码即可提交诉求,实现“零跑腿”维权,既降低消费者成本,又节约行政资源,助力“消费纠纷减量”。
下一步,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化服务站建设,探索“线上调解平台+线下服务站”融合模式,推动维权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变,为打造放心消费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