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政务督查>>正文

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 011337207/2022-25370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市场监管局

名 称: 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0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市政府督查室: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中,我局作为牵头单位的有9条,作为配合单位的有40余项。现将相关工作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牵头工作

7.市场主体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进展情况:

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 34.07万户,同比增幅 36.32 %;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55万户,同比增幅 143%。市场主体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30.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86.加快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195.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进展情况

1.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一是7月12日,召开全市食药安委第一次全会暨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在市主会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印发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责任清单》、2022年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做了进一步动员部署,明确创建任务,有序开展创建工作。二是对照示范创建评审指南,制定了《咸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责任分工表》,明确创建责任,确保每条考评要点都有牵头单位负责。对纳入第三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的四个县市区,制定了推进创建工作方案,指导督促各地突出优势打造创建亮点。三是7月8日,邀请省局协调处、湖北省食品安全协会来咸实地指导创建工作,对我市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四是印发了《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要求各地针对通报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发挥示范作用,为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2.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1.强化政治引领,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实施深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召开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质量(杭州)大会重要贺信精神,对2021年度全市质量工作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印发《咸宁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暨质量提升2022行动计划的通知》和《2022年度咸宁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推动高质量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咸政办发[2022]7号),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二十条。对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工作和商标、专利等高质量发展指标提出明确要求。对在全国、全省取得一定成效的工作,结合咸宁实际予以奖励激励,树立了高质量发展导向。持续推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目前通山县已递交湖北省质量强省示范县(市、区)创建申请,嘉鱼县正在加快推进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持续推进“万千百十一”质量提升工程。印发《2022年度咸宁市“万千百十一”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入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行”活动。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企业35家,组建技术服务队10个,提供计量技术服务150人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0个,累计培训800余人次。持续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与中正国际认证(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首批免费帮扶食品饮料行业5家小微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选定我市5个行业内80余家企业针对性的设计对标技术方案,协助企业标准的提档升级。选定健康食品及饮料产业,积极申报省级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水平。

3.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设。目前,我市建成“一站式”服务站所3个,服务引导窗口3个。围绕我市8条重点产业链,在食品饮料行业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建成了集招商、电商、科普为一体的湖北省首个食品安全科技展览馆,创新提出“健康食品及饮料产业‘五图’作战谱”,从招商强链补链、研发能力建设、品牌商标推广、检验检测保障、政策扶持等5个方面加快推进食品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一站式”服务标准化和网络平台服务体系建设,“面对面”到“键对键”,提供更及时、更便捷、更智能的质量技术服务,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4.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继续开展2022年度咸宁市政府质量奖工作,上半年已引导30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全市目前建立卓越绩效模式企业53家,贯彻卓越绩效模式标准企业180家,开展卓越绩效模式培训企业400家。积极引入第三方和省质强办相关领导全程指导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全力冲击第9届湖北省长江质量奖。

87.推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抓实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进展情况

我局结合咸宁市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在前期摸底调查基础上选取了5家食品小微企业开展质量认证提升帮扶行动,通过政府招投标形式,引进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开展认证提升,5月份已完成了协议的签订,6月在高新区组织20余家小微企业进行标准宣贯,目前正在对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帮助企业制定方案等工作,计划在10月底前帮助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88.组建公共检测集团。

进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两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检验检测改革步伐、推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要求,我局成立了由局长王用新同志任组长,副局长龙新文同志任副组长,计量科、人事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咸宁公检集团的组建工作。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市国资委的规范性进行指导,我局起草了《关于组建咸宁市检验检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方案(代拟稿)》),并根据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能强同志要求,对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续又相继配合统计和提供了《全市国有企业检验检测机构相关情况统计表》、13 家国企检测机构的概况简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检验检测需求情况分析等数据和信息。该方案呈报市政府秘书二科后,经过多次协调和商讨,目前方案还需结合咸宁检测行业发展实际进一步调整完善。

9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培育、示范、护航“三大工程”和标准品牌提升行动。

进展情况

组织我市企业申报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项目,入选3家,1家企业荣获第二届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引导我市优质品牌参与品牌展示,提升品牌竞争力,赤壁市茶叶协会、湖北三国赤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通山县九宫山有机茶基地、咸宁市桂花协会、咸宁市柏庄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入选省知识产权局荆楚品牌培育工程;指导企业申报湖北省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咸宁高新区的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组织赤壁市申报“赤壁青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健全保护机制,规范地标使用,促进公共品牌全面提升。

131.实施市场主体“引、育、壮”工程,确保市场主体稳定在30万户以上。

进展情况

通过实施市场主体“引、育、壮”工程,1-6月,市场主体稳定在30万户以上。6月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 34.07万户,同比增幅 36.32 %。为确保市场主体稳定,一方面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增量;同时,实施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引导市场主体依法依规良性退出市场。

194.加强食品、药械、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进展情况

1.食品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效。一方面突出重点环节抓安全。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开展“团年饭”安全、“网红店”食品安全、网络外卖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快检提升工程,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快检人员100余名,2022年全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能竞赛,我局荣获全省团队一等奖、“十佳快检能手”2名的成绩。同时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免费快检活动、“你点我检”、“快检车下基层”等多项活动,累计检测8367批次。另一方面围绕重点产品抓安全。强化冷链食品排查,开展粮食经营环节专项整治,进一步开展流通环节粮食加工品质量安全问题排查工作,已出动检查人员705人次,检查流通领域涉粮企业391家次,排查出质量风险隐患8个,现场整改8个。结合省委第十轮巡视指出粮食安全监管方面问题,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全面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健全制度机制。截至目前,实施十大食品领域专项整治,累计检查市场主体14453户,检查覆盖率61.94%,累计发现风险问题数1296个,完成处置1174个,完成处置比例达90.59%。

2.药品安全监管展现新作为。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针对药品安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办药品安全案件50件。市公安局组成联合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督导当地药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查办情况。二是坚持常抓不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药店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对全市药品零售企业登记销售“感冒退烧类、止咳类、抗病毒类、抗生素类”药品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截至目前,已对全市943家药店(其中零售药店632家,零售连锁门店311家)进行了多轮全覆盖检查。全市药店共累计登记“四类”药品购买人员91.75万人次,全部落实闭环管理。三是坚持风险监测,有效预防药品安全隐患。强化药品安全不良反应监测,全市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病例1853份,百万人口上报率达697.1份,位居全省第三;其中严重报告占比达20.32,严重和新的报告占比达41.7%,均超过省定要求任务目标。咸宁市市场监管局、通山县市场监管局、通城县人民医院等3家单位被省药监局评为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业绩表彰单位,周红中、雷晓萍、徐金军等三人被评为工作业绩表彰个人。

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我局扎实推进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障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一是抓重点,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各级主要领导逢会必讲安全、逢节必查安全、调研必问安全。建立高风险特种设备企业“分线联系,分片督导”责任制度。组织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暨“五一”假期大检查部署会议,落实县市监管责任。编制《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手册》,印发《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并在赤壁试点推进双重预防智慧化监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二是查隐患,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针对超期未检、“黑气瓶”、电梯等5个方面开展巩固提升行动。在“黑气瓶”整治中,重点整治充装超期、翻新、报废气瓶等违法行为,查处“黑气瓶”案件10起,移交司法机关5起;在电梯质量提升行动中,对第三方维保质量抽查检查中存在重大隐患及评分排名靠后的湖北亿恒物业等10家电梯维保单位警示约谈,办理虚假维保等9案件起。在燃煤锅炉整治“回头看”中,对全市467台锅炉进行全覆盖检查,对检查中发现1台非法启用的燃煤锅炉进行了查封。在城镇燃气安全整治中,全面梳理全市燃气压力管道底数,督促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申报检验,目前燃气管道检验率已达到99%。联合应急、住建部门对市城区燃气管网、气瓶充装等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在超期未检专项整治中,针对1688条超期未检特种设备数据下发9份督办函进行督办,目前已有560台超期未检设备经特检院检验合格,清理报废、注销、停产设备1092台。三是解民忧,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送考上门”。为解决我市城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生就近考试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有关要求。局领导王用新、黄勇同志多次带队深入基层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学校、考试机构以及部分学员走访交流,了解有关诉求。并邀请省局相关专家领导指导和推进我市增设市城区和嘉鱼金盛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取证考点。针对学员反映培训学校培训质量差、培训不规范以及收费不合理等问题,联系人社部门调查处理。指导学员考试报名,督促考试机构按时开考,做到“考生少跑路,服务零距离”。目前市城区考点已建设完成,配置考试电脑40台,实操考试专用设备10台,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9次,服务考生1091人次。四是抓普法,营造特种设备安全良好氛围。2022年上半年全市共召开各类安全培训、宣传活动12次,培训企业近500家,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各级媒体发布信息简报12篇。同时督促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022年上半年,全市开展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31次。

4.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效。一是全面夯实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印发《2022年度咸宁市“万千百十一”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引导30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目前建立卓越绩效模式企业53家,贯彻卓越绩效模式标准企业180家,开展卓越绩效模式培训企业400家;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所3个,服务引导窗口8梳理质量品牌服务能力清单13项、质量品牌提升服务项目清单8项。二是突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印发《2022年咸宁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和《咸宁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2年版)》;组织对危化品、危化品包装物、钢筋、水泥等十类重点工业产品开展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烟花爆竹、成品油、化肥、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抽检;全力推进湖北省产品质量信息监管系统应用实施,截至7月14日,已经排名全省前列,工品查录入数据增幅居全省第一。

二、配合工作

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300亿元,冶金建材产业、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千亿,打造一批500亿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50家。

3.在产业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加快发展大健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强化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

进展情况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2021-2025年发展规划》和《咸宁市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按照“五图作业”要求,初步制定出产业发展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和招商目标图。实施“611”工程,打造6个基地:省级医用防护用品及病房护理设备应急储备基地、医药产业现代绿色物流基地、妇科用药生产基地、心血管用药和儿科用药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基地、省级“咸宁幕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1个产业园:真奥金银花产业园,包含金银花药材种植基地、金银花抗病毒用药生产基地、金银花饮品生产基地、医药研究院。1个示范园:思贝林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园,包含金银花药材种植基地、思贝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荟海药业(湖北)有限公司、湖北丹博瑞医药有限公司、思贝林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荟海医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是建设高质量市场体系。推动市政府印发了我市《推动高质量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侧重以标准品牌为引领,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的具体落实措施二十条。从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三个方面进行明确,对获得中国质量奖、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的组织分别奖励80万元、40万元,鼓励实现零的突破;对“湖北名优”公共品牌的组织奖励10万元,树立名优品牌导向;积极组织举办市级品牌大赛,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贴费机制。

三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多事项联办,进行“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的流程再造,把所涉及相关事项全部整合到新构建的“一事联办”综合受理窗口,涉及多个部门的许可事项做到“一号申请、一套资料、一个窗口取件”,实现“不见面审批”,形成全新的办事“路径”。在全省率先联合市司法局出台《咸宁市市场监管首违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内容由原来的7类50项升级扩容到12大类102项,运用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方式,鼓励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市系统依法对首违、轻微且未造成明显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实施责令改正663次;行政约谈21次;下架和召回标签瑕疵食品123公斤、产品38件;企业移出异常名录3755 户;343户市场主体免于处罚,免罚金额450余万元。

10.对标国内一流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内最好水平,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具体行动,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地生根,加快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持续压缩审批时限、降低开办成本,重点推进“一事联办”、智慧开办,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奋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让市场主体“活下来、留下来、发展好”,我市营商环境持续得到优化。

11.跨区域合作深度拓展。武咸同城化发展走在武汉城市圈前列。

进展情况

(一)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区域品牌建设

一是强化品牌培育。实施荆楚品牌培育工程,引导我市优质品牌参与品牌项目,提升品牌竞争力。今年,赤壁市茶叶协会、湖北三国赤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通山县九宫山有机茶基地、咸宁市桂花协会、咸宁市柏庄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入选省知识产权局品牌项目。二是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报和推广使用。我市正在申请中的区域公共品牌4件,分别是:中药材品牌“崇阳黄精”正在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茶产业品牌“赤壁松峰茶”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赤壁青砖茶”正在申请注册新版图案;桂花产业品牌“咸宁桂花”正在申请注册干桂花品类。截至目前,我市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完成6件换标,核准11家企业使用;3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换标16家,核准51家企业使用。三是提升本地品牌影响力。组织我市3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驻“湖北地理标志线上展馆”,增加我市品牌的曝光度,提升其影响力。四是已向市政府请示举办“咸宁市品牌大赛”,计划联合咸宁市电视台举办咸宁品牌电视大赛,邀请我市优质商标品牌参与评选,提升本地品牌影响力。五是联系赤壁市市场监管局筹备申报“赤壁青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提升“赤壁青砖茶”在我省知名度,形成品牌合力。

(二)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

一是将银行预约纳入企业开办服务范畴,推动银行开户信息推送到相关部门。目前,交通银行、工行、农行、建行、湖北银行均已开通银行预约账户功能。二是推行简易注销“极简办”。我局已实现税务、社保、市场监管“一网通办”,强化税务、社保、市场监管等环节协同办理,全流程1个工作日办结。清税证明以数据共享方式实现。试点推行营业执照免予回收改革,企业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只需提交《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全体投资人承诺书》,不再提交营业执照正、副本等材料,由企业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后在公示系统公告营业执照作废。三是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我局以《湖北省“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中的19个行业和我市创新的2个行业为重点,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四是试点推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和准入准营一次承诺即入制。对涉及的设备、人员、资金、场所、管理制度等审批条件原则上实行告知承诺,并按照便利化原则,逐步简化材料和环节。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法定代表人做出承诺,明确达到承诺条件后才开展经营活动,即可获得准营资格。

(三)简化程序,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一是发布政务服务“四级”标准。我市坚持标准先行,发布实施标准791项,覆盖服务全过程的“市、区、镇、村”四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政务服务便民化标准向基层延伸一大步。印发了《咸宁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以“一纸承诺”取代“一摞材料”,让企业开办再加速。二是全面推行“跨域通办”。我市已实现多城协同实现“跨省通办”。通城县先后与江西修水县、湖南岳阳县、平江县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我市还分别与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签署《武汉城市圈政务服务“跨市通办”合作协议》,实现政务服务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全程零跑腿。《湖北日报》还专题报道我市为河南市民“跨省通办”注销业务的事例。

17.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4.强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进展情况

全局创文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创的工作机制,下发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市市场监管局2022年创文迎检工作方案》将创建工作逐项分解细化成立12个实地创文工作组、1个督导组,负责市场监管系统创文实地测评点位及城区农贸、商超、药店等专项整治督导工作,出动人员1000余次。社区包保分为8个片区,以局党支部为单位、全局党员下沉,全面摸排社区创文存在问题难点,全力提高包保小区环境,积极解决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排查出问题18个,收集微心愿20个。自管小区8个,由我局下沉的第一书记联合小区党支部书记,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开展小区创文活动。成立唐光友志愿服务分队,全局189名志愿者积极行动,有序参与万人洁城、交通路口值守等志愿服务活动,上半年开展活动20次。梳理网上申报17项网申材料任务,说明报告8篇、5组活动照片、4个评价意见明确责任科室网申员,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拍摄照片300余张,上报的10张照片收到市创文办认可。全局所有小组、队伍,分别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负责持续推进市场监管创文工作。

23.理顺市区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进展情况

根据中央、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区一体化体制机制调整工作要求,我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咸宁城区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提出:咸宁高新区及其托管的地域由高新区分局管辖,其余全部移交咸安区局管辖。在多方、反复征求意见后,2021 年2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下一步还需要经市委常委会审议后实施。

考虑到该项工作与咸宁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涉及的市场监管事务紧密相联,建议市场监管市区一体化体制改革能与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共同推进实施,便于尽快解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咸宁高新区分局与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管辖范围和职能职责不协调、不一致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四大安全”监管工作落实落地。

25.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193.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进展情况:

一是开展“两节”期间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全面彻底排查和整治质量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对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和影响国计民生的重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着力把各类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有效预防和遏制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两节”期间不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两节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22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商户556家(户),未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组织抽检节日消费品19个批次,检验结果均合格。二是开展冬春火灾防控专项检查和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专项整治等行动深入贯彻市安委会、市消防安全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环保、应急、发改、商务、公安等部门,组织强消防、火灾防控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防范化解消防、安全生产风险。共组织检查经营户138家,抽检取暖用具产品14批次,未发现违法违规现象。三是印发《咸宁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2年版)》,并针对安全隐患大的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及配件、儿童学生用品、成品油、钢铁、水泥、消防产品、非医用口罩、塑料制品等15类重点产品,根据产品特性和监管要求的不同,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加严生产许可、强化监督抽查、严格过程监督检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有效遏制和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防范遏制重特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截至目前,已组织县、市、区开展了儿童学生用品、塑料制品、电线电缆、农资、烟花爆竹、成品油、取暖用具以及化肥、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抽检共394个批次,其中18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正在依法进行后处理。

33.实施县域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秀产品培育工程,培强县域高质量发展支撑。

进展情况

围绕区域高质量发展,结合“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各县(市、区)相继成立高质量发展研究,围绕产业发展成立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桂花产业发展研究院、赤壁青砖茶研究院、楠竹科普中心等。以楠竹为例,创新标准促进竹产品的高端化、特色化、绿色化,建立从基地建设到竹产业加工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打造三产融合的竹产业。通过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楠竹覆盖培育技术标准化示范,可使楠竹笋春笋冬出,比正常出笋时间提前42—65天,亩效益可从单一毛竹材用林300元提高到高效笋用林5000元以上,较示范前增收十多倍,夯实了第一产业。以楠竹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促进竹产品量质提,品牌效益凸显。目前咸宁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竹加工企业32家,竹类产品达600多个品种,提升了第二产业。运用ISO37104国际标准帮助产业绿色发展,促进竹林碳汇新发展模式,通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林业碳汇项目,全市林业碳汇项目面积达10万公顷,在全国排名第一。并带动了星星竹海发展观光休闲游,依托竹乡农家乐发展乡村风情游,依托潜山竹博览馆发展科普文化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59.聚焦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健康食品及饮料、现代冶金建材、节能环保等8大重点产业链,加快研究制定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推动创新链、人才链和供应链三链融合,每个产业培育“链主”企业3家、引进产业领航企业不少于1家。

进展情况

研究分析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产业,初步完成了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拟定了产业链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讨论稿),编制完成了《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2021-2025年发展规划》,推动食品安全科技展览馆建成落地。2022年4月1日,李丽副市长召开全市健康食品及饮料产业链工作座谈会。会上,多位企业家代表围绕产业创新服务、贸易绿色通道、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企业人才引进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并对加快推进咸宁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各自的建议。会后,对30家企业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层层分解,逐一解决。4月28日,2022年产业链工作简报以实施“五图”作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条为题,专版介绍健康食品及饮料产业链工作推进成效。目前,咸宁大健康智创园、元气森林咸宁生产基地、广州塞恩福兹(咸宁)食品研究院等健康食品及饮料产业链重点项目均已顺利进入最后的安装调试阶段。

60.精准推动“个转企”“小进规”,强化109个新增产值超2000万元增长点保障服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

进展情况:

一是通过基层窗口积极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引导鼓励个体户做大做强,一对一服务,上半年年共帮助26户个私业主做好转型升级、网上变更、年报等工作。二是参加全国个私协开展的调查问卷,组织全市395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完成调查问卷。在市直实地走访调研145多家个体户及企业,根据2020年及2021年咸宁市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情况,撰写了《2021年咸宁市个体私营企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培育发展对策》。三是 指导湖北忠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咸宁狮子座配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开展支部活动,发展企业文化;指导湖北忠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创建并申报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65.培植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特种装备、新能源、先进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展情况:

着力建设中药材示范园区。打造“一村一品”和“一区一业”,立足高起点发展地域特色的中医农业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提高了奖补标准,降低了奖补门槛,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加快建设“湖北道地药材之乡”和黄精大县。制定了《中药材种苗标准及主要栽培技术要求》、《中药材委托种植回收合同书》、《中药材合作种植合同书》。通过在咸安区毛祠村4000亩标准示范园的建设,辐射全区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探索和使用“公司+家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其他村民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目前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咸安特色中药材农业产业示范园。

75.激活城市消费,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改造提升一批特色步行街,策划夜间消费特色项目,形成一批消费新地标、新场景,打造区域特色消费节点城市。

进展情况:

一是做好两线“串联”。按照市政府、省局要求,在保障投诉渠道畅通、平台数据不丢失的前提下,与市政数局充分沟通后,我局完成了12315热线和12345便民服务热线的并行整合及人、财、物的全面交接。目前所有的消费投诉、举报、咨询电话均由12345统一接听。今年上半年,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共计780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42万元。二是新推出“两置”工作模式。为有效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职能,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强化消费维权与综合执法的有力衔接,形成“投诉中找案源、线索中查违法、查处中维权益”的工作机制。制订了《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诉求处置与线索转置工作规范(试行)》,“两置”工作规范打通了行政调解与执法办案通道,从而发挥执法办案在行政调解中的震慑作用,形成消费维权“大闭环”。三是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咸宁行活动。结合我局“四大安全”工作职能,制订了《开展“放心消费咸宁行”活动工作方案》,将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融合在“四大安全”之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内外循环的“大消保”格局。强化宣传,提升消费维权意识。通过在《香城都市报》开辟放心消费咸宁行专版,对各行业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示范性的放心舒心消费创建举措和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上半年共发布新闻信息17条、专版专栏3期,内容涵盖放心消费工作动态、2021年度维权人物”事迹报道、消费维权专项执法情况的通报、行业先进做法的宣传、反诈骗宣传活动及消法宣传等。

78.发展“小店经济”。

进展情况:

一是放宽准入条件。优化证照办理流程和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理、“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畅通小店准入“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准入,取消限制,优化证照办理程序。二是倡导诚信经营。印发《关于开展“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店”、“放心舒心消费创建示范点”和“文明诚信经营、放心舒心消费示范街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开展诚信创建活动,鼓励以“产品优、服务好、环境美、营销广”为标准打造特色小店。三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强小店经营者或法人信用管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数据应用。坚持强监管促规范,以市场化运作推动转型升级,畅通城市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

79.支持“直播电商”、社区电商、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发展。

进展情况:

走访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鼓励平台和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社区生鲜连锁店围绕生鲜、餐饮、农产品、日用品等领域,推动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整合资源,线上建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推广“线上下单、肉菜到家”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商超、连锁店对为社区提供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送货上门、无人销售等服务的门店给予奖励;鼓励零售企业采取“直播带货”模式增加销售额;鼓励零售企业应用无人值守技术,实施传统零售门店“24小时”店铺托管服务等。鼓励线下、线上企业开展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等等。大力推广无接触配送模式,鼓励大型超市、电商、餐饮企业及配送平台加强与小区、医院、商务楼宇等合作,协助电商企业对接街道社区,设置无接触配送设施点位,开展无接触配送、“安心送”等服务,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81.建设全国商贸产品标准化示范城市。

进展情况:

一是联合市商务局召开了试点建设启动专题会;二是协助市商务局调研、修改、完善《咸宁市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创建实施方案》。三是联合省标质院作标准技术支撑,指导龙头企业申报3项省级地方标准:《农副产品流通管理规程 第1部分 加工或保藏的蔬菜》、《农副产品流通管理规程 第2部分 谷物粉制品》、《农副产品流通管理规程 第3部分 动植物油脂》。

82.大力推广“咸宁优品”,打造一批咸宁区域公共品牌。

进展情况:

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报和推广使用。我市正在申请中的区域公共品牌4件,分别是:中药材品牌“崇阳黄精”正在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茶产业品牌“赤壁松峰茶”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赤壁青砖茶”正在申请注册新版图案;桂花产业品牌“咸宁桂花”正在申请注册干桂花品类。截至目前,我市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完成6件换标,核准11家企业使用;3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换标16家,核准51家企业使用。

89.做优国家苎麻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北)。

进展情况:

国家苎麻产品质检中心2020年10月通过国家资质认定,2021年5月通过湖北省局预验收,2021年7月根据预验收的整改项进行资质认定扩项.文审已通过,正在等候国家局验收.2022公园城市7月国家局认可检测司二级巡视员李文龙一行到湖北咸宁调研检验检测机构,参观国家苎麻纺织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北)。

90.做强湖北省黑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进展情况:

依托赤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组建的湖北省黑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按期完成验收,现已正式运行。2022年6月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对赤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湖北省黑茶产品质检中心规范运行。

99.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实施万千百工程。

进展情况:

是排查餐饮服务环节重点市场主体。印发《咸宁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方案》,在全覆盖的前提下用双随机方法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检查餐饮服务环节重点市场主体1738户次,发现风险隐患221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5份,立案3起。二是开展各类节日期间景区市场监管领域检查。以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为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大监督排查力度,深入排查并消除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价格等各类隐患。三是助力小微企业提档升级。5月18日,我局联系协调湖北漫居饮品实业有限公司赴食品饮料产业链重点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开展座谈交流,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发展方向、品牌建设等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打响咸宁“漫珠”本地品牌,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好产业。四是结对帮扶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3月2日,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用新一行来到通城县关刀镇黄丰村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详细了解该村金银花产业发展情况。6月16日,市局乡村振兴工作队邀请通城鸿联悦客连锁超市负责人座谈,共同商定了鸿联悦客连锁超市免费为农户销售农副产品事宜。组织县城有关超市、宾馆、酒店构建了一个销售平台,通城鸿联悦客连锁超市设置“助力乡村振兴本地农产品专柜”。

106.继续实施咸宁农产品品牌计划,做强做优咸宁桂花、赤壁青砖茶和猕猴桃、嘉鱼蔬菜、咸安莲子、通城茶油、崇阳白茶、通山枇杷等公共品牌。

进展情况:

提升本地品牌影响力。组织我市3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驻“湖北地理标志线上展馆”,增加我市品牌的曝光度,提升其影响力。联系赤壁市市场监管局筹备申报“赤壁青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提升“赤壁青砖茶”在我省知名度,形成品牌合力,目前该项目已作为省知识产权局三个推荐项目之一报送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我市“咸宁桂花”“崇阳黄精”“通山麻饼”“通山油茶”“黄袍山油茶”等5件本土地理标志参与省知局地理标志大赛,目前已完成线上演示环节。

118.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进展情况:

为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工作实效,我局主要从四个大方面发力。(一)注重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年初,印发《咸宁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促市场主体发展若干措施》,将简政放权、提高开办效率等作为年度深改工作重点加以明确。我市企业开办流程持续压缩,开办速度持续提升,开办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从企业开办“513”模式到“511”模式、“210”模式再到“1050”标准(1个环节:一窗申请,0.5天办结,零费用),全市截止到2022年7月8日,共赠送公章4472套,合计20594枚,总计费用913940元。(二)放宽市场准入,为市场主体赋能。将银行预约纳入企业开办服务范畴,推动银行开户信息推送到相关部门。推行简易注销“极简办”,注销全程在线办理零费用,免除企业后顾之忧。突出以《湖北省“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中的19个行业和我市创新的2个行业为重点,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核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56份。试点推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和准入准营一次承诺即入制,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简化程序,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一是发布政务服务“四级”标准。建立覆盖服务全过程的“市、区、镇、村”四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政务服务便民化标准向基层延伸一大步。二是印发《咸宁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以“一纸承诺”取代“一摞材料”,让企业开办再加速。三是全面推行“跨域通办”。我市已实现多城协同实现“跨省通办”。《湖北日报》还专题报道我市为河南市民“跨省通办”注销业务的事例。(四)提升效能,服务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一是下发《推进“办事不求人”的实施方案》,打造“办事不求人”政务品牌。二是大力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今年共评选出10个金牌“店小二”集体、20名金牌“店小二”个人,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争当金牌“店小二”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行智慧审批“五进”,登记许可自助一体机进社区、进超市、进园区、进乡镇、进银行的“五进”机制,打造无人值守、不打烊、零见面、零接触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

119.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进展情况:

我局从百姓经商兴业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市场主体登记为切入点,通过自我革命、主动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着力打破市场主体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着力打造咸宁一流营商环境。年初,印发《咸宁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促市场主体发展若干措施》,将简政放权、提高开办效率等作为年度深改工作重点加以明确。我市企业开办流程持续压缩,开办速度持续提升,开办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从企业开办513”模式到“511”模式、“210”模式再到“1050”标准(1个环节:一窗申请,0.5天办结,零费用)。将银行预约纳入企业开办服务范畴,推动银行开户信息推送到相关部门。推行简易注销“极简办”,注销全程在线办理零费用,免除企业后顾之忧。突出以《湖北省“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中的19个行业和我市创新的2个行业为重点,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截至目前,我市共核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56份。试点推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和准入准营一次承诺即入制,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20.推进市民之家国家级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推广代办制、容缺受理、先建后验、首问负责制、“一把手”走流程等做法。

进展情况:

目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我局各项业务工作均可通过鄂惠办App平台办理,已全面落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容缺受理、首问负责制、“一把手”走流程,严格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各项业务工作。

122.深化咸宁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

进展情况:

根据《咸宁高新区社会事务剥离工作方案》要求,我局与咸安区局多次协商,按“整体移交,逐步理顺,平稳过渡”原则,起草了《咸宁高新区托管及建成区域市场监管事务移交协议》,并召集咸安区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相关同志,到温泉城区市场监管所一线实地调研,协调督促落实高新区市场监管社会事务移交有关事项。目前由于市区一体化体制未理顺等原因, 移交协议尚未签订,主要是咸安区局因人手不足、办公场地限制以及经费问题等需请示区委、区政府明确意见后,再进一步推进。

建议市委市政府同步推动市场监管市区-体化体制改革工作,同时以市场化形式为咸安区市场监管局配备40名监管人员,以解决人员力量严重不足问题。市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每年支持咸安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经费200万元,用于市场主体发展、产品质量、消费投诉、食品药品、智慧监管等事权行使。

129.持续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00件,转化专利与科技成果8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亿元。

进展情况: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万里行”服务活动,开展针对企业知识产权培训6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上半年,全市共授权专利2321件,同比增长0.68%,其中发明专利113件,同比增长88.33%;PCT专利申请3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68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3件。开展专利转化供需对接活动,举办专利转化推进会,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专利需求,为精准转化对接打好基础。

137.实施外贸新业态发展工程,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引进和培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

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新增涉及网络经营的市场主体26733户,为营造诚实守信网络市场环境,我局印发了《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交易监测工作方案》,对网络交易监测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从监测的目的、监测的事项、监测的时段、监测结果的处置、严明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截至2022年6月底,市局累计开展30余批次的专项监测,特别是针对“6.18”、“双十一”、“双十二”、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段,突出民生,组织开展虚假打折、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等方面监测。

累计监测到商品链接924441条次,涉及咸宁市网店14877家次,其中:主流电商平台12992家次,微信公众号722家次,微信小程序301家次,企业自建网站56家次,交易网站46家次,58同城768家次。发现违法违规线索239条,涉及虚假宣传、违反相关禁限售、超范围经营、极限用语、价格欺诈、禁止经营、禁止宣传、批号异常规定等多个方面,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别将监测的问题线索于当月全部转发各地进行整改。

138.“一县一策”“一企一策”制定市场开拓方案,新建5个“桂香咸宁”展示窗口。

进展情况:

紧紧围绕赤壁青砖茶、食品饮料、桂花、楠竹、智能机电等咸宁特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一业一检、一业一馆、一业一院、一业一站”的发展模式,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形成检、学、研、创四位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咸宁模式。

146.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进展情况:

紧盯禁渔打非断链。围绕“五个禁止”,进一步加强禁捕执法,严厉查处非法捕捞渔获物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经营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误导消费者以及销售无合法来源凭证水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6月底,全市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1465人次,检查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266家,检查农(批)贸市场、商超20608家,检查酒店、餐饮单位71985家,检查电商平台内网点、网站4114家,发现问题线索151个,督促整改问题505个,查办案件73件,向农业农村部门移送非法出售禁用渔具案件4件。

148.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整治长江非法排污口、非法码头、非法采砂。

进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市局印发了《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做好2022年无照及相关无证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将河道采砂工作纳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无证无照经营治理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调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我局按照省局通知要求,对辖区开展河道采砂、采砂船舶建造改装、砂石经营等相关经营行为的市场主体开展全面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内此类市场主体情况,全市经营砂石市场主体共有1104户,河砂经营的市场主体30 户;截到目前,暂未发现无照经营砂石行为。三是严格把关,限定市场准入。在专项整治期间,我局停止新办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采砂船舶建造改装”的核准登记业务,将申请人申请“船舶建造改装”经营范围的,应当表述为“船舶(不含采砂船)建造改装”。嘉鱼县对7家新设立或新增加的经营河道采砂范围未获得采砂许可的市场主体已通知相关当事人变更经营范围,其中新增加的有4户是嘉鱼县渡普镇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城投投资的)。加强监管,查处违法案件。我局要对已存续的河道采砂、采砂船舶建造改装等相关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和登记事项进行核查。大力查处无照经营,不亮照经营,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的违法行为;对未取得许可或者许可过期,擅自从事以上经营行为的,要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由于河道采砂经营许可证全部到期,各县、市、区政府县都在整合,崇阳县的河道采砂全部停产,全县没有一家河道采砂开展业务;通城河砂经营都由城投负责。加强宣传、实施联合惩戒。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依法归集、公示相关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协同监管、黑名单等信息,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实施信用约束。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加强对相关法规政策和典型案件的宣传解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和采砂船舶专项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通山县中国银行对1户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中从事砂石经营的市场主体实施了不予贷款的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1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98台次,检查从事河砂经营市场主体1134户,办理注销登记47户。

149.深化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

进展情况:

一是开展“两节”期间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全面彻底排查和整治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等重点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对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和影响国计民生的重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预防和遏制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印发《咸宁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2年版)》,将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等化工产品作为重点监管工业产品列入目录,组织全市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三是印发《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2咸宁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车载罐体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2年咸宁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加严生产许可、强化监督抽查、严格过程监督检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有效遏制和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157.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进展情况:

组织开展推进全市垃圾分类行动,积极配合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同时印发《关于印发〈咸宁市市场监管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强执行商品包装标准的监督检查、督促餐饮单位做好餐厨垃圾规范处置工作、加强协同监管,严格执法、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引导等方面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推进我市垃圾分类。截止目前我局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381人次,检查相关生产单位12家次,检查相关经营单位134家次,检查餐饮单位210家次,督促各餐饮单位落实餐厨废弃物台账记录及干湿分离工作,现场责令改正13家,发放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倡议书284份。

163.完善“绿色咸宁”标准体系,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标准上升成为国家标准。

进展情况:

一是协助市规划局召开了升标工作视频研讨会;二是协调省标质院作标准技术支撑,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国家标准申报研制工作;二是协助市规划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草案);三是联合省标质院制定升标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四是起草升标工作经费预算,争取政府支持

166.加强粮油、蔬菜等基本民生商品稳价保供工作。

进展情况:

一是发布提醒告诫。先后在春节、端午、五一、中高考、公务员考试等重大节假日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发布价格提醒告诫函,引导市场价格预期,防止市场波动二是开展市场巡查。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市场检查巡查,先后对宾馆住宿、商场超市、雪糕批发零售等行业和商品进行巡查,督促明码标价,对借节日和疫情之机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公开曝光。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先后组织开展农资价格、物业服务收费、教育阶段和培训机构收费、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检查,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四是办理投诉举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社会群众受理的各类反映价格投诉举报,依法进行调查核实,迅速进行处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171.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妥有序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

进展情况:

上半年,累计受理光谷广场商铺投诉、举报75起;接待上访群众29起1000余人次;组织召开、参与维稳协调会20次;承担节日维稳值班60余天;上报各类维稳材料50余份。目前我局主动联系部分业主代表和律师,就业主不稳定的因素进行研究、化解。业主代表表示随时随地和市场监管局及相关维稳机关保持联系,及时通报业主动态;海舟律师事务所帮助业主完善诉讼资料,配合咸安区人民法院做好光谷广场业主的诉讼工作。

192.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构筑全链条精准防控网。

进展情况:

严格落实药店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总体要求,对全市药品零售企业登记销售“感冒退烧类、止咳类、抗病毒类、抗生素类”药品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截止目前,已对全市943家药店(其中零售药店632家,零售连锁门店311家)进行了多轮全覆盖检查。在春节、五一及崇阳县疫情等重要时间段先后组织开展多轮药店疫情防控暗访督查,全市药店共累计登记“四类”药品购买人员91.75万人次,全部落实闭环管理。强化冷链食品排查。深入推进“鄂冷链”平台应用推广,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时上传追溯信息,形成数据闭环。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的自建自备冷库,以及提供冷冻冷藏贮存服务业务的第三方冷库进行全面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72人,检查冷链食品经营户93户,冻库42家,发现存在台账记录不全等问题3户,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未发现涉疫进口冷链食品。

196.抓实抓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建设。

进展情况:

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一是市局党组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工作要求上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平安建设的战略意义、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二是在研究部署平安建设工作时,强调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严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三是严守“四大安全”底线,大力开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整治,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四是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综合监管和社会治理,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打击传销、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禁毒、防范化解新业态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工作。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