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1337207/2025-14138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名 称: 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71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0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市商务局:
现将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71号提案提出关于做大做强咸宁农产品电商直播的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建议者。
农产品电商直播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作为“内循环”重要载体,将咸宁特色农产品融入全国消费市场,同时吸引外部资源(如头部主播、电商平台)赋能本地产业,形成“引进来 + 走出去”的良性循环,能够吸引返乡青年、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现实发展需要突破的短板,我局立足职能,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我市农产品电商直播做大做强。
一、强化政策协同,构建合规发展“坐标系”
针对提案中“政策引导不足”“缺乏规范化培育”问题,我局将探索制定《咸宁农产品直播带货合规指引》,聚焦主体资质、商品质量、广告宣传、交易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关键环节,明确“负面清单”(如禁止虚假宣传、禁止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禁止地理标志滥用等)和“正面指引”(如鼓励使用“咸宁优品”区域公用品牌、规范直播话术标注质量认证信息等)。同步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对新业态实行“观察期”“首违不罚”等柔性监管措施,为市场主体留足创新空间。针对“品牌效应弱”“质量稳定性不足”问题,联合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实施“三品一标”,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农产品质量认证专窗”,提供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有机产品认证等“一站式”服务。依托咸宁质检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快速响应”机制,为全市特色农产品抽检。
二、聚焦链条协同,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针对提案中“品牌战略冲突”“龙头企业少”问题,将联合商务、农业、文旅、邮政等部门和电商协会、楚商协会等社会组织,从产品质量、包装设计、物流标准等维度统一准入门槛,推动“小散弱”产品向“标准化、规模化”升级。例如,针对直播中易出现的“规格不统一”“品控不稳定”问题,率先在茶叶、水果等品类推行“分级包装 + 贴标上网”,实现“优质优价”。建立地理标志产品“黑白名单”,严厉打击侵权仿冒行为,重点查处未经授权使用“赤壁青砖茶”“咸宁桂花”等商标、伪造有机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为品牌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物流企业、加工企业、电商户在平台注册时公示资质信息(如食品生产许可证、冷链仓储认证等),推动“散点式”经营向“园区化”集聚。
三、创新监管服务,激活直播电商“新动能”
针对“好产品难找好市场”问题,鼓励以咸宁市电商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和龙头企业推广“产地直播 + 质量背书”模式,建设可视化溯源直播间通过实时镜头展示种植过程、加工工艺、检测报告,同步链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农药使用记录、质检合格证明等信息。根据企业诉求,组织质量监管专家、地理标志申报专员走进直播间,现场解读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优势,例如市场监管人员介绍地理标志保护政策,提升品牌故事可信度。联合商务、司法等部门组建“直播电商服务团”,帮助排查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风险,从源头降低法律成本。
四、健全长效机制,筑牢风险防控“安全网”
加大对涉及质量安全、虚假宣传的投诉案件处理,倒逼企业提升合规经营意识。联合商务、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构建“数据共享、线索互通、执法联动”监管网络共享电商平台交易数据、农产品检测数据、地理标志使用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低价劣质”“傍名牌”等风险点,实施精准监管。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全力推动我市农村点上直播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5月16日